English

一部继往开来的跨世纪学术著作

2001-04-04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在人类跨入新世纪这一极富象征意义的时间,中国社会史学界期待已久的《中国社会史论》(上下两卷,120余万字)一书终于和读者见面了。令人欣喜的是,这部厚重的著作对方兴未艾的中国社会史学科确乎具有继往开来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历史学近20年来最富于革命性的内容之一,无疑是社会史研究的兴起。它标志着新的历史眼光与新的史学范型开始确立。在社会史的旗帜下,一大批中青年学者致力于从学科理论建构、历史实证研究和田野调查分析等方向拓展社会史的研究,使社会史学成为中国史学界近年来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湖北教育出版社在世纪之交推出的《中国社会史论》,就是这批学者在周积明和宋德金两位教授的主持下完成的一部代表新时期中国社会史研究前沿性思考和原创性思想的集大成式的学术专著,也是近20年来中国社会史研究的一次精彩总结。

宏阔的研究视野 新颖的结构体系

《中国社会史论》是一部视野宏阔、结构新颖、具有总结与开拓双重意义的高水平的学术力作。主编设计了一个概观社会史研究全局的框架结构,将全书分为四编:第一编:“社会史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社会史的概念、范式、知识体系和学科地位的辨析,完成了社会史理论与方法的建构;第二编:“中国社会史的基本问题”,从传统社会结构、人口、宗族、传统家庭、传统生活方式、处世之道、乡村社会控制、传统社会群体、传统社会的现代转型等方面对中国社会史领域内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纵向的梳理和宏观性研究;第三编:“中国社会史的阶段性问题研究”,通过对各历史时期(朝代)社会发展与变迁中的重要问题的专题研究,展示出复杂的社会历史动态的演进轨迹;第四编:“中国区域社会史的个案研究”,选取了若干区域不同类型的个案,以揭示不同地区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其研究方法具有典范性。如此架构,纵横交错,涵盖了社会史研究的基本领域,有一种全景式的气魄,充分显示了《史论》主编对社会史研究的宏观驾驭能力。由此,《中国社会史论》不仅“系统展示出近20年中国社会史学界的视点、研究方法和理论思考”,而且向人们提供了一个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社会史研究的基础性框架结构,提供了一个对社会史学科研究力量和研究成果进行整合的范例。

自20世纪20年代法国年鉴学派倡导社会史研究以来,在整个20世纪风靡东西方史学界的社会史研究中,由于“社会史”学科对象、范围界定的多义性,如何构筑社会史的学科研究体系始终是一个众说纷纭迄无定论的难题,这也是真正意义的社会史通史著作和社会史教材难产的原因。在中国,尽管经过近二十年的积累,社会史领域内的成果可谓琳琅满目,其中不乏上乘之作,但总的来看,对社会史学科整合性的系统研究的学术专著几乎缺无。致使社会史学科在教学和研究中常常不得不面对“缺乏社会史教材”,“没有一部研究者与报考者必备的社会史研究的基本书”(中国社会史学会会长冯尔康教授语)的尴尬。一些想攻读社会史方向的硕士、博士者由于“没有教材,教师开不出像样的参考书单,应考无从准备”。而《中国社会史论》则系统地提供了关于社会史的基本理论、基本问题,提供了国内一流史学家研究社会史的思路和研究方法。研究者可资以作参考,教师可资以作教材,对社会史研究有兴趣者可资以作入门途径,报考者可资以作参考书。因此,它既是中国社会史学科建设的一部拓荒之作,又是关于中国社会史研究与中国社会史的一部基本书。

一流的作者阵容 一流的学术水准

参加《中国社会史论》写作的是当代中国社会史学界的精英。由京、津、沪、鄂、豫、川、陕、晋、冀、粤、苏、浙、闽、赣、辽、海南等地的50位专家,组成了堪称一流的作者阵容。这些作者都是各自领域的真正专家,是中国社会史研究队伍中最活跃的力量。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在国际和国内史学界已拥有广泛影响。他们贡献给《中国社会史论》的不是信马由缰之作,而是他们在各自领域中深入思考与研究的精华作品。如书中关于社会史理论的论述,关于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史理论关系的梳理,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生活方式、社会控制、社会变迁与现代化进程的阐述等等,都体现了中国社会史学界理论思维的最新成果。又如书中的许多章节是以往大量研究的浓缩和结晶。诸如人口与社会的研究、宗族制度的研究、家庭婚姻的研究、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的研究等章节,就是由这些方面的专家在既往丰厚的研究基础上提炼撰写而成。众多专家的精彩论说通过全书整体框架的整合,实现了专论与通论的统一、学术个性化与团队精神的统一。本书约请作者的标准完全是基于学术水平而非基于“圈子”或“体系”,由此保证了《中国社会史论》一流的学术水准和一流的学术含金量,为社会贡献出一部高质量的学术精品。它嘉惠于读者:一册在手,即可总览20年中国社会史研究之精华。

异彩纷呈的社会历史内容 生动丰富的社会生活层面

《中国社会史论》是一部具有浓郁社会史风格的著述。社会史研究的振兴,包含着史学思想的重大变革。它体现了一种“自下向上看”的历史主张,把对普通民众的研究放到首位。它深刻地意识到,一个民族的文化,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化,不仅是思想的精彩绝伦、文物制度的美仑美奂,而且更鲜活地植根于社会生活之中。《中国社会史论》的编撰鲜明地体现了这一学术理念。在它的视野下,传统史学的重心———王朝政治、军国大事被边缘化,成为朦胧的背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及其精神世界成为学者们关注的中心。从社会结构、社会分层、社会变迁到中国人的家庭形态、婚姻关系、处世之道、生活习俗、民间宗教、经济生活、灾荒与动乱、帮会与毒品,社会历史的内容丰富多元、风采万千。中国历史上的士人、农夫、商贾、胥吏、妇女乃至流民、流氓、乞丐、贱民也被详加检阅,探讨他们在中国历史与中国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

《中国社会史论》的编撰和出版标志着中国社会史研究的成熟,标志着中国社会史研究从80年代的复苏进入自我总结、自我提升的新的阶段,这种“理论的自觉”和探索精神必将推动新世纪中国社会史学的深入发展,以此为基础,中国社会史研究将迈入更加壮阔的新的天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